云南民族风俗文化

2024-05-05 05:25

1. 云南民族风俗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哈尼族结婚风俗之一,很有特色的民族婚俗

云南民族风俗文化

2. 云南名族历史文化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民间婚俗

3. 云南的民俗文化

云南独特的民俗文化 10分 云南十八怪 
  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篾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成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昆虫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姑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互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火车没有汽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品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堆卖:旧时滇省民风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盆。 
  【云南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 
  
   云南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 *** 、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 *** 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 
  
   云南名族风情文化有哪些?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根据语言之间的异同,又分为若干“语族”;语族之下分为“语支”;同语支的语言关系最密切,保留的共同点也最多。语支之下又包括若干语言。 
  按照语言的分类法,云南境内的25个少数民族语言可划分为2个语系、4个语族、11个语支。现将这些民族语言系属分类及其有关历史文化介绍如下。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包括:文化多样性、封闭性、乡土性、边缘性、兼容性以及亲和性等等。 
  1、云南饮食文化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体表现可归为器、形、艺、俗。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3餐饮器具,二是民族器具;形主要指餐饮菜肴形状与用料;艺及民族烹调技术,包括烤、焐、舂、盐煽、腌熏等;俗指的是饮食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重含义。 
  2、云南的建筑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 
  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云南的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在长期的建设、运输和管理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广大交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具有现代意识和行业特色的使命、愿景、精神和价值观,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展现各自外在形象所遵循的价值理念。 
  4、云南的节庆文化 
  云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 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 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5、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在云南丰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掀起了一股追寻民族文化的热潮,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形态多样、绚丽多姿的艺术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博大精深;想要有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云南风俗文化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简称“滇”,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她确实离天很近。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 
  “岭峦涌作千倾海,峰簇栽成万仞葱”。从海拔仅76米的镇南河口溯向高达6,740米的德钦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云贵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节律抬升着,恰是一座绿葱葱的九百里天梯。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 *** 、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神奇、丰饶的云南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绵亘的群山巍峨的雄峰,激流奔腾的大江水,蜒蜒潺潺的小溪,广袤无际的森林植被,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草,自在欢快的珍禽异兽,无不显示出这方高原红土地上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 
  景点众多的昆明风光,“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堪称“古建筑博物馆”的建水古城,天下闻名的石林奇观,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鬼斧神工的溶岩洞景,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汹的虎跳峡,腾冲热海的“大滚锅”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高原水城丽江,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 *** 、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当您踏上云南高原大地,肥美的沃土,各种资源宝藏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此外,还有无数的地下宝藏,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生态旅游是游览欣赏、探索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是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通过审美娱乐的活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在旅游地获得基本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各种游客的需要。由于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且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因此,云南无疑是您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 
  云南,古人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瑰丽独特的风景名胜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无不具......>> 
  
   云南的民族风俗  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中国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1] 
  
   云南民族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云南有哪些风俗  云南第一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 
  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 
  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象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 
  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 
  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 
  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 
  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 
  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 
  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 
  花生蚕豆数着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 
  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 
  云南第十八怪: 
  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壮与家鼠有很大差相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云南各省市有哪些民俗文化活动  民族节日名称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农历) 
  彝族(楚雄州等地)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大理州等地)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等地)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红河州等地)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文山州等地)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怒江州等地)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常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丽江市等地)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祜族(普洱市、临沧市等地)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普洱市、临沧市等地)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等地)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怒江州等地)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德宏州等地)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怒江州等地)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德宏州等地)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丽江市、怒江州等地)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迪庆州等地) 
  藏族草地 *** 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 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 
  
   昆明传统文化习俗  昆明最传统的美食就是豆面汤圆,小锅米线,豆花米线,而且酸浆米线就只有昆明才有,别的地方吃不到。俗就是三月三要爬西山。文化就是云南十怪,还有传统的昆明话。著名的旅游景点就是大观楼,翠湖,讲武堂,云南大学,还有旁边的逼死坡,圆通山,眠山,状元楼,还有盘龙江。 
  
   有关于云南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多少? 10分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

云南的民俗文化

4. 云南的历史文化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
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

扩展资料: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云南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曲艺27种。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众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

5. 云南的历史文化

1965年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两颗古人类左右门齿,定名元谋人。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北上越过金沙江,到甘肃、青海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往东北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    远古时期,云南、四川、贵州地区的土著居民开始相互迁徙,西南民族共同体“夷”出现了,它主要  滇池
指今彝语支民族公元前900—公元前109年,古彝族在云南地区相继建立了古滇国、哀牢国等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等地区。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郡县制度的推行,推动了云南各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中国内地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和生产关系。从中国东汉开始云南全部和今缅甸北部、东部是中国领土。    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梵语中称为“Sindhu”。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320年代,爨氏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见爨族;六诏)统治维持400年。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类似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 有“王”或“首领”之意。   唐宋时期,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779年又迁都羊苴咩城。后其子阁逻凤统一西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云南省政权的第一次统一。公元739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的广大区域。   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后其子阁逻凤统一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城市风景(20张)930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并多次城市风景2(11张)派军深入缅甸中部北部西部东部,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元朝中期后管理云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开拓,云南省管辖范围包括以上范围还扩大到泰国北部,是历史上最大的云南。元庭遂平定云南,建立19个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实行蒙古贵族的军事统治,为后来建立云南行省奠定了基础。    
1280年忽必烈调其子纳速剌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右丞。 1284年纳速剌丁升任平章政事后,进一步集中行省军政权力,完善行政、军事和司法,同时“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实行军民屯田,发展经济文化,是为云南全省驿传系统完备和云南驿现存驿站之始,而云南驿地处缅甸和中国内地交通要冲,成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驿站,派驻有蒙古和色目军队保护。至此,“云南”正式成为我国中央直辖、行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地理名词,历经元明清三朝,直到今天,元朝管理云南为后世的管理云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继承了元朝云南省的大部分辖地。直到清朝,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在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吴三桂驻守云南。1856年-1873年,云南杜文秀和李文学起义,几乎占领昆明城以外的云南全境。晚清时期,英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缅甸,法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越南,清朝无力援助缅甸越南,两国分别强迫清朝再次割让不少云南土地给缅甸和越南。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通商口岸:腾冲、蒙自、思茅。1910年,法国投资的滇越铁路(中国境内部分今名昆河铁路)通车。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以龙云(1928年-1945年)为主席的云南政府统治云南。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1942年有10多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2年。1938年-194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2月24日是云南解放日,这是一个云南各族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

云南的历史文化

6. 云南的风俗文化

  你指的是哪一类风俗文化啊?范围太大了
  云南少数民族年节习俗


  云南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元阳县彝族与汉族交往多起来后,也与汉族一起过春节,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点。春节前三天内,家家杀年猪。屋里屋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栽松树,大小门头、灶前厩旁都插上松枝,祝愿来年生活美满幸福。年三十晚上不在别人家过夜,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全部还清。

  除夕之夜,严禁说不吉利的话,不准恶言秽语,不准打妻子小孩。父亲或长子率领全家老小,用托盘托着酒、肉、饭、水等祭品,依次向祖宗、天地、土、水、日、月、龙、灶献祭,然后又向门、柱、水缸、畜厩、大农具一一献祭。全家入席后,将饭菜每样取一点放到门外给无家可归的野鬼。然后盛一碗饭给狗,传说第一次洪水年里庄稼全被淹死了,是狗从天神那里讨回了五谷种子,所以年节首先慰劳狗。等狗吃饱了,然后全家才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早上,鸡刚打鸣,天还未亮,各家男子就鸣枪放炮,到水井祭祀水神,争取第一个取回新水。天刚刚放亮,全家已经起床,穿上节日盛装迎接财神,然后做汤圆献祭各路诸神。再做一个汤圆贴在小孩子脑门上,表示孩子又长了一岁。元阳彝族把正月初一称作“女皇日”,妇女不作或少作家务,做菜做饭全由男人操办。饭甄子无论有多大,饭都要蒸得满满的,表示粮食全年有余。初一全天都不动刀斧,不出寨门,不出门作客,不到菜园取菜。初二、初三才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带着孩子回娘家。

  木刻“请柬”邀亲友

  在每年的冬月或腊月,独龙族要过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叫“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三天或四五天。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始过年。

  独龙族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雪山之间的独龙江流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选定过年的吉日后,各家都邀请亲友一起来过年。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要举行仪式,庆祝年节。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上各种食物,前往致意祝贺。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晚上,全村的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

  “女儿国”女人忙

  “女儿国”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把春节叫“库诗”,即新的一年。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

  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纪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亲主持家政,全家每个人的收入都交给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过年前一个月,主持家政的妇女就要为全家每人买新衣裤,每人至少一套。接着,妇女们开始酿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节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备齐。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动用绳子,否则新的一年会遇到蛇。腊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妇女都从屋顶屋角到门缝铺下,进行彻底清扫。女人给孩子理发洗澡,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正月初一,黎明刚刚来临,摩梭妇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边背水,这叫“争头水”。谁起得最早并争到头水,意味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财源茂盛。所以妇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边泛白时候,争先恐后来到山泉溪流边。水背回来后,主妇准备好早餐,全家祭锅庄,向祖宗和老人磕头。太阳出山,母亲带着孩子,背箩里装着猪膘、茶叶、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缘的各个家庭组成一个氏族)的长者家拜年。

  过完大年就成人

  对于年满十三岁的普米族孩子来说,过大年对他们特别重要。因为过大年要为他们举行“穿裤子”“穿裙子”礼,以后他们就是成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了。

  过大年是云南普米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迎接新年。除夕之夜,满了十三岁的孩子们,按照性别各自团聚在一起,通宵作乐,告别可爱的童年生活。一等雄鸡高唱,东方吐白,他们立即回到自己家中,准备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成年仪式。家里人根据要举行成年礼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在火塘边的“男柱”或“女柱”旁,放好一袋粮食和一只猪膘。猪膘是将杀好的猪掏空内脏、抽去骨头,在猪肚子里抹上花椒、盐巴后风干作成的,是普米族和摩梭人的特有食品。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

  女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裙子礼”,由母亲主持。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妇女将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的义务。接着巫师向家祖和灶神祈祷,母亲给女孩脱去麻布长衫,换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长裙,系上绣有图案的腰带。换上新装的女儿向灶神和亲友叩头表示感谢,亲友送给礼品表示祝福。

  男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裤子礼”,由舅舅主持。普米族保留许多母系社会遗俗,舅舅在家中地位最高。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边,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征勇敢;左手拿银圆,象征财富。巫师向灶神和家祖祈祷,舅舅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来,给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长裤,系上腰带。换上新装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样给灶神和亲友一一叩头,用牛角酒杯向亲友敬酒。亲友们往往送他一只羊,祝贺他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举行“穿裙子礼”、“穿裤子礼”时,女孩或男孩的父母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参加的亲友客人。他们端给客人每人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大家是至亲骨肉,心肝相连。宴会后,仪式才算结束。

  举行了“穿裙子礼”和“穿裤子礼”,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7. 云南的历史文化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
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扩展资料: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云南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曲艺27种。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众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

云南的历史文化

8. 云南风俗文化

一、傣族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
“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睑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占祥、幸福、健康。 

二、 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
人们高举火把汇集在村 头、寨边或广场上,然后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丰收幸福。每年逢火把节的晚上,从昆明到路南县石林风景区的中外游客有数万人至十几万人,每个人手持火把,与彝族人民汇集在石林风景区,把整个大地照得通红,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为给旅游者助兴,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组织放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使观者目不暇接。

三、白族三月街
云南大理三月街,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历时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时在苍山东麓、大理城西举行。这期间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艺品、土特产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三月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几十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参加这一盛会,在全国或云南亦属少见。

四、哈尼族长街宴
每年农历12月初(阳历10月10日左右),是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哈尼族的春节--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每当节日的头天,村中龙头就到村头的龙树林中央摆设祭桌,宰杀无杂色毛的龙猪,敬请龙来和大家共度佳节。请龙完毕,龙头就把龙猪肉切成与全村户数相等的块数分给各家各户吃。
昂玛突节的第二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700米多长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这是中国最长的宴席。

扩展资料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云南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曲艺27种。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众中。
傣族神话传说与古歌谣结合,产生了民间说唱艺术章哈。纳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内容的说唱艺术纳西大调,傈僳族曲艺尼丹木刮,佤族曲艺柏巧、唠琼嘎卜(木鼓说唱),苗族曲艺然更、巴腊叭,拉祜族曲艺嘎门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曲目,它们与民间歌谣结合,通过原始宗教祭师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当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云南